「清單不該只是被收藏,而應該成為行動的基準。」
在 Day 7,我們談到如何設計「情境案例」:
地震、颱風、停電、水災,這些都是台灣日常中真實存在的風險場景。
但情境確立後,下一個問題就來了—— 清單從哪裡來?
畢竟,若沒有權威可靠的基準,專案就會變成「我覺得需要什麼」的主觀清單,而不是「因地制宜」的防災方案。
因此,今天我們要做的事,是將兩大資料來源放在同一張桌上,進行對照與萃取。
2.東京都《東京防災》手冊
我們將兩大來源放在一起,就會發現:
高度共通的核心物資
為了避免「越列越多 → 反而放棄準備」的狀況,我們建立了三個萃取原則:
1.必須品優先(Must-have First)
這裡就是專案的關鍵:
這兩大來源的比較,讓我們看見一個事實:
防災資訊並不缺,而是需要被翻譯、被轉化,才能進入人們的生活。
這正是我們專案的使命——
把權威資料的厚重感,轉換為貼近日常的實用指南,讓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求,輕鬆完成準備。
因為韌性,不在於準備了多少東西,而在於——在不確定中,你是否能即刻行動。
明天Day 9,我們將進一步談 「功能優先順序(MVP)」:先做什麼,先不做什麼?